突发!抢人战火再起:有人放宽限购,有人优先人才摇号!
来源:网络
2019-11-09 15:34:26
11月6日,在粤港澳大湾区领导小组会议中,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公布了16项港人在大湾区生活、工作惠民措施。
香港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,豁免所需的本地居住、学习或工作年限证明,以及缴纳个人所得税及社保条件。
此前,香港居民需要在内地工作、学习超过1年,才可购买符合实际需要的自用、自住商品房。
要我说,还得是粤港澳这种国家战略区域足够“生猛”。
别的城市抢人,还都是在内地省际之间拼刺刀;大湾区的抢人,直接抢到了河对岸。
如果说,大湾区的抢人,是把范围扩大到了河对岸。以方便让香港人民毫无门槛的享受,来自大家庭的 “楼市红利新温暖” ;
那么,内地城市的抢人,就是 “都别动,让人才老哥先选”、“让人才优先感受楼市红利的辐射”。
11月7日上午,《2020年南京市人才购买商品住房办法(试行)》正式发布!
这是全国首个城市,首次为人才购房出台专门文件,开辟优先渠道。
南京全市商品房都是供应房源;
全市所有商品房,都要拿出一定比例的房源,让“人才”优先选择,*可达该批次房源的30%;
需要摇号的项目,人才优先摇号,优先选房。
某盘本批入市100套房源,则需要拿出20%-30%的房源,也就是30套左右房源。优先让符合条件的“人才”,优先摇号,优先选房。
我详细研究了一下, 南京关于“人才”的定义和划分——
论学历,起步就是硕士;
论职称,起步就是高级技师以上;
论收入,年纳税总收入50万元以上……
这年头,谁再说读书无用,请用这套“南京人才购房办法”砸死丫。
这年头,谁再说出身无用,请用那套“香港16项惠民措施”砸死丫。
选不好新手出生地,就只能眼看着别人跑来把你的房买走!
“抢人”这场战争,从2017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打了2年有余的时间。
战火蔓延99%的一二线城市,西安、郑州、武汉、天津、济南、广州、南京、苏州、杭州……几乎无一幸免。
过去两年,抢人大战聚焦的二线城市,几乎每一个都是二三十万的人口增量,看起来硕果满满。
一线城市的毕业生就业比例,仍占到了全国总就业数的68.72%;
985高校毕业生,仍然有一半以上去了北上广深杭;
抢人*凶的西安,实际的毕业生就业排名却下降了。
过去两年,网红西安通过抢人大战吸纳了超过100万人口,稳居前五。
神奇的是,过去两年,西安的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,却排在全国10名以外。
也就是说,西安搞了100多万人,但真正*就业且缴纳社保的,却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多。
如此规模的 人口跑到西安,落了户却不就业,他们来干啥了?
我只是看到:过去两年,西安的房价普涨70%,曲江房价的峰值涨幅达到了170%。
我搜集了把全国加入抢人大战的100多个城市,并把它们的抢人政策做了一下梳理。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数据——
7成以上的城市,都把关于“惠及购房”的相关政策,赤裸裸的排在前五。
绝大多数的城市,有意无意的都在释放: 来吧老弟,这里好买房!
一说到普惠港人,就先把限购放开;一说到人才政策,就先让人才优先购房;一说到上海临港自贸区广召英才,就先把限购放宽……
嘴上说的想的都是振兴城市,心里想的都是干一票就跑。
我们从来缺的都不是人,而是能把人留下的产业;
我们不要只看抢了多少人,更要看有多少人留下来了;
对于大湾区,乃至绝大多数的一二线城市而言,产业比土地重要,土地比人重要;
一个城市*可悲的结果是,地卖光了,产业却没来;人来了,房子也买了,人又走了。
他说, 我对深圳有一点担忧,这种担忧来自于对微观市场的感知。
很多人认为,是前海新竣工的一大批写字楼,分流了租赁客户。因为市场的供应多了,所以租金低了。
过去深圳写字楼的租客更迭和换租,7成以上的新租客都是 “新面孔” 。有的是新成立的公司,有的是全国性公司在深圳的新分部;还有的是因为公司发展扩张,而搬来的新面孔……
但是从今年开始,大多数的租客都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搬家的 “老面孔” 。大换小,贵换便宜,楼上换楼下,B栋换D栋,装修好换装修差……
朋友说,现在手里没租出去的写字间,都是“大的”、“装潢好的”、“楼层好的”、“ 贵的”。
但与此对应的是,从818的示范区开始,深圳各区的办事大厅里,堆着处理不完的“申请*信息”,涌入的都是“新面孔”。
假如只见新人来,不见产业进,即便房价上去了,也是短期的“虚假繁荣”。
这两年,在抢人大战的倒逼下,各个城市的人口流动数据,究竟含金量有多少?
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,我希望大家再去选择城市的时候,除了要关注人口的数据之外,还要关注更多的细节——
比如,新增的社保统筹缴纳人数;
比如,新增的中*生入学数量;
比如,成熟CBD写字楼里的新面孔数量……